機器人前瞻(公眾號:robot_pro)
作者?|? 江宇
編輯?|??漠影

機器人前瞻9月25日報道,國內最大人形機器人訓練場近日在北京石景山正式投入運營,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年產高質量訓練數據超過600萬條。

據悉,該訓練場由石景山區政府牽頭,區屬產業公司、北京銀保產業園以及國內人形機器人領軍企業樂聚機器人聯合運營。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人形機器人數據訓練中心

這一設施將作為全國具身智能產業的數據生產和驗證平臺,填補真機訓練數據供給缺口,并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物流、養老等多場景落地應用。

一、產業級“練兵場”啟用,夸父機器人開啟多場景實訓

走進訓練場內部,1:1搭建的“未來作業場景”幾乎占滿整個空間。從汽車生產車間、快遞打包線,到居家康養場景與5G融合,共布局16個細分應用區。其中不乏中興智能制造一汽總裝線順豐分揀聯合利華裝箱海晨物流搬運等真實場景復刻,成為目前國內國內覆蓋場景最全、仿真程度最高的訓練空間之一。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臺面清潔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垃圾分類回收

身高1.66米的人形機器人“夸父”(Kuavo)也正在完成空箱回庫、物料分揀、裝箱打包等任務。通過配備的VR設備與動作捕捉系統,這些機器人在實訓中迭代優化動作策略,當前已掌握20余項“原子技能”,單項任務成功率超95%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快消品裝箱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小件工裝上料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SMT料盤架下料

二、數據年產600萬條,全國分布式聯動,訓練機器人大腦

該訓練場每年可輸出超600萬條符合訓練需求的高質量數據產量在國內同類設施中居首

此外,該訓練場已與蘇州、濟南、合肥、鄭州等多地訓練基地建立聯動機制,支持跨場景、跨機器人本體的數據遷移使用,月均數據產能可達5000小時。數采平臺覆蓋數據采集、清洗、標注、導出四個環節,配合“人工+自動+模型”三重質檢機制,使得單條數據合格率達99%,并通過專業機構認證。

技術負責人指出:“以往各企業分散采集訓練,就像‘小作坊生產’,數據質量參差不齊。”而該訓練場通過標準化、流程化方式能夠提供可復用的數據資產

三、解決“數據荒”,“訓練+應用+孵化+科普”一體化

人形機器人智能化依賴于真實物理交互數據,當前行業長期面臨數據質量不穩定、多模態采集難度大、泛化能力不足等問題。視覺-語言-動作模型(VLA)雖提供了通用路徑,但依舊高度依賴高質量真機數據。

負責人透露,該訓練場已建立跨模態、跨本體的數據標準體系,部分數據集可直接用于訓練通用機器人基礎模型(Base Model),計劃通過開放合作推動異構數據融合。

除了基礎數據生產,該訓練場還承擔多元化生態角色。圍繞“訓練+應用+孵化+科普”四大板塊,平臺正在聯動科研、高校與產業端力量,構建覆蓋數據訓練、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的具身智能生態,并依托產業基金開展初創孵化與挑戰賽活動。

人形機器人也要“上崗前培訓”?北京石景山訓練場落地,年產超600萬條數據,16大場景真操實練
▲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圖

其中,應用板塊聯合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圍繞工業制造、養老陪護、商業導覽等方向開展模型微調與能力評估;訓練板塊則提供具身語料與數據交易平臺,支持企業模型商業化迭代;在孵化板塊,打造“第一屆具身智能操作任務挑戰賽&創業啟航營”,形成“賽孵聯動”的機制;科普板塊則服務于數據采集、標注、運維等職業技能培訓與社會研學實踐。

結語:從數據生產起步,打造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基礎設施

在具身智能走向落地應用的過程中,高質量數據、真實訓練場景和統一標準體系是繞不開的基礎建設。以石景山訓練場為代表的實踐平臺,正成為這場技術進化中的關鍵支點。

國內人形機器人從“能動起來”走向“能干得好”,正需要這類具備產業穿透力的數據基礎設施打底。未來,隨著更多“畢業機器人”走入工廠、園區與家庭,中國的人形機器人應用版圖也將更加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