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國仁
在德國柏林IFA2025消費電子展前夕,除了參與聯想舉辦的核心產品發布活動,我還與國內少數媒體深入對話聯想德國及奧地利負責人Oliver。這位在聯想深耕20年的高管,自2025年初接任德國市場以來,系統分享了聯想在EMEA(歐洲、中東、非洲)核心市場的領頭市場——德國業務布局與AI戰略。
Oliver稱,德國市場貢獻了聯想全球1/4的營收,是EMEA增長的“最強引擎”。其成功核心在于渠道優先模式(90%收入依賴合作伙伴)、混合AI戰略(隱私優先的AIPC與數據中心方案)以及供應鏈韌性(歐洲本土化制造)。面對監管嚴格的德國市場,聯想通過“中國學習之旅”等創新方式激發客戶信心,并憑借ThinkPad傳統品牌與AI創新吸引年輕用戶。
▲ 聯想德國及奧地利負責人Oliverf分享中
在問答環節,Oliver與團隊進一步揭秘了AI對PC行業的顛覆性影響、針對年輕人的柏林AI體驗活動,以及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的復蘇計劃,展現了聯想從硬件廠商向“生態服務商”轉型的野心。
一、德國市場三大支柱:渠道、商用與監管適配
1. 渠道網絡與間接業務:聯想的“隱形護城河”
據Oliver的分享,聯想德國市場年營收達30億美元左右,其中90%通過合作伙伴(間接業務)實現。Oliver強調,聯想不依賴直銷,而是構建了龐大的渠道網絡,通過“伙伴框架”將聯想增長直接轉化為合作伙伴的利潤。
這一模式在AI時代進一步升級,例如“AI for Innovators”項目鼓勵渠道伙伴共同開發定制化AI解決方案,挖掘高利潤空間。
2. 商用市場主導,消費端潛力待挖
德國IT市場中,商用規模是消費市場的10倍。聯想通過收購Medion打入消費領域,但核心客戶仍集中于汽車產業和德國特色中型企業。Oliver指出,這些中型企業缺乏專業IT團隊,正尋求外包合作伙伴——這與聯想“顧問式服務”戰略高度契合。
3. 嚴格監管下的創新平衡術
德國以“過度監管”著稱,尤其在數據隱私領域。聯想將挑戰轉化為優勢:例如AIPC因本地化數據處理能力成為AI入口,而混合AI架構(云端+本地)滿足隱私與效率的雙重需求。此外,聯想在德國設立EMEA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確保技術開發符合歐盟法規。
▲Oliver總結要點
二、AI戰略與未來布局:從AIPC到生態協同
1. 混合AI與“聯想唯一性”
聯想提出“從口袋到云端”的混合AI戰略,覆蓋手機、PC、數據中心三層面。
Oliver認為,AI體驗需打破設備界限,而聯想是唯一能提供全棧能力的廠商。例如,Neptune液冷技術解決AI算力能效問題,而“AI Fast Pass”服務幫助客戶3個月內驗證AI投資回報。
2. 非PC業務增長:服務與供應鏈的歐洲牌
聯想匈牙利工廠支撐“歐洲制造”標簽,沙特新廠將進一步提升EMEA供應鏈敏捷性。同時,聯想是Gartner前十中唯一同時上榜PC與服務的廠商,其全球-本地化服務模式成為跨國企業合作的關鍵籌碼。
三、對話干貨:年輕人、AI殺手應用與手機突圍
雖然Oliver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商用才是聯想的大頭,但在交流問答環節,我首先還是問了在小飛市場,德國年輕人對Lenovo(聯想)品牌的印象和聯想如何構建C端用戶影響力。
1. 如何打動德國年輕人?——柏林酒吧里的AI派對
營銷負責人Maya分享了一場突破傳統的活動:聯想在柏林酒吧搭建AI體驗臺,吸引600多名年輕人通宵體驗硬件與AI結合的應用。通過網紅合作與沉浸式互動,聯想將品牌形象從“商務工具”轉向“創新伙伴”。
2. AI會顛覆PC行業嗎?——“它改變一切”
Oliver直言,AI不僅是功能升級,更將重構工作模式、營收邏輯和客戶互動方式。聯想內部已部署AI智能體輔助銷售分析,未來會開放給客戶使用。但他坦言,AIPC的“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當前需積累用戶數據以孵化場景。
3. 摩托羅拉手機:訴訟后的復蘇戰
受知識產權訴訟拖累的摩托羅拉業務已恢復增長,更多企業客戶將其納入招標名單。聯想通過Smart Connect實現手機與PC生態協同,下一步將強化AI功能整合。
結語:德國經驗如何反哺全球?
Oliver的分享揭示了聯想在EMEA的“樣板間”打法:嚴格市場下的合規創新、渠道生態的利潤共享、AI從概念到落地的快速驗證。德國中型企業的IT外包趨勢、隱私敏感的AI需求,或將成為聯想全球化的重要參考。
而最值得玩味的是聯想的文化輸出——通過“中國學習之旅”,德國客戶親眼見證中國創新的速度,反過來打破本土發展的心理壁壘。這種“雙向賦能”或許正是聯想“全球化+本土化”戰略的深層注腳。正如Oliver所言:“結構越清晰,增長就越快。”在AI與監管的復雜棋盤上,聯想正在德國寫下一條可復制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