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漠影
去年的百鏡大戰讓AI眼鏡走到了智能硬件賽道的聚光燈下,而今年AI眼鏡新品的“密集轟炸”力度絲毫不減。小米、阿里巴巴、傳音等科技大廠的入局更是給AI眼鏡賽道再添了幾把旺火。
據智東西不完全統計,今年前8個月時間里,新發布的AI眼鏡至少在25款以上,平均9天一款新眼鏡出爐。
根據京東8月26日發布的智能眼鏡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鏡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10倍,入駐品牌數量也增加了3倍。
在AI眼鏡百花齊放的同時我們注意到,頭部企業的領導力依然突出,其在技術、功能方面的迭代突破不斷讓AI眼鏡從“能用”走向“好用”。這些公司正成為加速AI眼鏡走向普羅大眾生活的核心推手。
從全球消費電子盛會CES 2025到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從百鏡大戰中殺出重圍、頻頻火爆出圈的Rokid就是其中之一,引起了海內外科技媒體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其全球首發的“看一下支付”給AI眼鏡走向日常生活打下了關鍵基礎。

▲WAIC 2025 Rokid展臺
就在本周一,消費者們期待已久的Rokid Glasses正式開啟全網預售,而這款AR+AI眼鏡一經上線就迅速售罄。截止目前,Rokid Glasses全渠道已售40000臺,9月產能已全部排滿。

今天的AI眼鏡賽道,比拼的是產品硬實力、比拼的是產品細節的打磨和體驗的完善,AI眼鏡真正落地開售、走向市場、面對消費者的嚴苛檢驗,Rokid已經跑在了第一梯隊。

▲用Rokid Glasses第一視角拍攝跳傘
專注AR領域十余年、對產品細節的極致追求,讓Rokid給人一種“小而美”的印象,這家公司如何在AI眼鏡賽道找準自己的定位,又是如何將產品細節體驗打磨到行業前列、贏得市場認可的?今天,我們將嘗試找到答案。
一、首發爆火售罄背后:產品打磨死磕細節,AI眼鏡從“能用”到“好用”
今天,做出一款AI眼鏡,對于當下的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鏈來說,或許并不是難事,甚至有不少現成的方案可以“拿來即用”,但想要做好一款AI眼鏡,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產品細節的打磨缺一不可。
這也是為何AI眼鏡百鏡大戰,最終能殺出重圍、從銷量上贏得市場認可、從口碑上贏得用戶認可的只有少數。
正如支撐Rokid Glasses首發迅速售罄的,依然是過硬的產品力和完善的產品體驗。這背后,Rokid核心做好了四件事:好眼鏡、好耳機、好相機、好助手。
Rokid在這四個核心方面的“用心打磨”,我們可以在諸多產品體驗的細節中找到答案。
比如在“好眼鏡”層面,“好的AI眼鏡首先得是個好眼鏡”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拆解來看,就是要時尚、舒適、便捷、全天候。
AR+AI眼鏡,由于光學和顯示結構的存在,眼鏡前部的重量先天就會高于普通眼鏡,如何才能戴的舒服?
除了優化結構和重量分配,Rokid還直接設計了一種可拆卸的鼻托,可以適配各種鼻型,進而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壓感更低、佩戴更舒適的版本。

▲鼻托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Rokid根據亞洲人臉大數據模型進行了數百次設計優化與細節打磨,進一步提升佩戴舒適度。
49g的整機重量,幾乎已經達到了當下帶顯示能力的AI眼鏡的技術工藝極限,僅比大部分純AI拍攝眼鏡重了不到10g。
為了在輕便的基礎上不犧牲續航,Rokid還設計了“超級膠囊”這一可更換電池方案,膠囊通過磁吸式鏈接穩固附著于鏡腿右側末端,可以在一些高耗電場景延長數小時續航,這很好地緩解了用戶的續航焦慮,又兼顧了日常佩戴的輕盈。

在做一個“好耳機”層面,Rokid Glasses同樣是“細節拉滿”,其專門設置了三種音頻模式:洪亮、韻律、播客,可以兼顧嘈雜環境聽聲、高品質音樂享受以及人聲高清晰辨識等不同的需求;甚至拾音模式Rokid也推出了三種,兼顧近場、遠場和全向。
可以看到,Rokid是充分考慮了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遇到的各類場景和問題,把選擇權交給用戶,兼顧各類需求。
在做“好相機”的層面,如今AI眼鏡硬件規格趨同,如何實現差異化拍攝優勢,需要廠商在軟件算法層面的深度優化。
比如Rokid通過HDR夜景增強讓畫面暗部更清晰生動,智能HDR則可以讓逆光場景的動態范圍表現更好,Rokid重點補齊了AI眼鏡在暗光拍照場景中的短板,AI眼鏡與手機拍攝的效果越來越接近,可用性顯著增強。

▲Rokid Glasses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Rokid在視頻拍攝方面給用戶提供了3:4、9:16、4:3等各種比例可選,錄制時長也新增了15秒、30秒、2分鐘、5分鐘,此外,Rokid優化了視頻多場景的色彩、曝光、運動模糊、室外清晰度等問題。

AI眼鏡從“能拍到”像“拍的好”前進了一大步,從實際拍攝效果來看,Rokid Glasses“很出片”。

▲第一視角拍攝蹦極
最后在“好助手”層面,Rokid Glasses對信息顯示和AI交互兩方面的體驗進行了重點打磨。
比如用戶可以無極自定義調節提詞器和翻譯的顯示范圍和顯示高度,用戶在演講中可以把顯示位置調整到舒適的位置,提詞器的字號也可以調整。

實時翻譯則支持了“雙向翻譯”,對方的語言可以實時呈現在眼鏡屏幕上,而我們所說的話則可以通過手機App轉化為對方的語言,讓對方一目了然地看懂,雙向溝通徹底打通。
目前Rokid Glasses的翻譯功能已經支持了89種語言,翻譯時效控制在1秒以內。

▲聊天實時翻譯
在AI交互方面,Rokid一直在持續迭代其自研的端側AI意圖識別模型,AI對用戶意圖的識別更準確。
AI可以識別物體、解答問題、翻譯書籍、識別卡路里,經過多輪快速迭代,AI識別的準確性和識別時延都得到了顯著優化。最新更新的便簽功能,可以讓AI幫你記住各類事項、提醒日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Rokid Glasses全球首發的“看一下支付”可以說給AI眼鏡走入日常生活提供了一項核心基礎能力,支付無處不在,而AI眼鏡解放雙手的支付模式無疑能在諸多場景中提供極高便捷性。

▲看一下支付
從眼鏡、耳機、相機到助手,對于AR+AI眼鏡的這四個核心屬性,Rokid沒有停留在“有這個功能”或“可以用”層面,而是深入用戶實際使用場景,去洞察在每一個使用的環節可能存在哪些細節問題,有哪些關鍵的需求痛點,并進行針對性改進迭代。
可以說,Rokid Glasses從發布到如今正式開售,并沒有辜負用戶的信任和等待,時間換來的是AI眼鏡體驗的深度打磨,從一個小小鼻托的設計、到提詞器顯示的無級調節、拍攝時長和畫面比例的自定義,再到各類AI交互功能的完善、交互響應速度的提升。
簡單來說,Rokid要的不是“能用”,而是要“好用”,Rokid做的絕不是“一錘子買賣”,用戶買到的是一款能夠持續“進化”的AI眼鏡。
二、從顯示到全功能,“螺螄殼里做道場”背后是技術硬實力支撐
今天,AI眼鏡之戰愈發焦灼,而Rokid Glasses作為一款醞釀多時的旗艦級AR+AI眼鏡,對這家公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因此Rokid顯然是卯足了勁,想把這款產品做到力所能及范圍內的極致,而事實證明,從顯示能力到全功能,從產品硬實力到落地體驗,這款產品的確讓Rokid跑在了當前行業中的第一梯隊。
正如前文所說,做一款優秀的AI眼鏡并不容易,而做一款具有顯示能力的AI眼鏡,還要兼顧輕便,從研發到生產制造,從硬件到軟件都有諸多挑戰。
將“顯示+全功能”體驗塞入一個49g的眼鏡中,堪比“螺螄殼里做道場”。
從早年的一體式AR眼鏡、全棧開源XR操作系統Yodaos,到國內首款分體式單目光波導AR眼鏡、消費級AR智能眼鏡,再到如今的消費級AR+AI眼鏡,Rokid對新技術的探索一直處于行業頭部。

根據公開信息,近年來Rokid在光學顯示、交互技術、操作系統等方面均實現了部分關鍵技術的突破,積累了一定的自研技術儲備,比如衍射光波導成像技術的優化、3D手勢識別算法、空間音頻技術和AR空間操作系統。
就在昨天,Rokid開放平臺正式上線了Rokid Glasses的開發SDK,這是Rokid首次開放面向AI智能眼鏡的完整開發工具鏈,其可以降低AR+AI應用開發門檻,讓更多個人開發者與中小企業能夠參與創新,加速Rokid產品在內容生態方面的完善。

不論是過去的AR眼鏡還是如今的AR+AI眼鏡,這些產品均為強技術導向性產品,技術創新是驅動這類產品體驗完善的根本動力,因此想要真正實現產品的爆賣、經得住消費者的嚴苛考驗,仍然要靠技術硬實力說話。
三、從“小而美”出發,Rokid走向全球市場
基于自身的技術硬實力和對產品體驗的細致打磨,今天的Rokid正在加速走向全球,在海外市場連連創下亮眼新戰績。
就在今年8月26日,Rokid在海外新品發布會上推出Rokid Glasses,其在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線8小時,眾籌金額已達到40萬美元。

▲Rokid Glasses在美國紐約正式海外發布
諸多海外博主都對這款產品給出了較高評價,部分海外KOL甚至用“未來已在眼前”、“AI+AR全球化時刻來臨”來形容這款產品。

▲MRTV評測Rokid Glasses
2024年,Rokid海外營收占比已經接近40%,產品布局已經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媒體Wareable曾在CES期間先后三次發文推薦Rokid Glasses,將其稱為AI+AR眼鏡的最好設計案例。
縱觀Rokid在AR以及AR+AI眼鏡領域的產品和技術布局,用“小而美”來形容Rokid或許十分貼切。
正如前文所說,Rokid聚焦細節的打磨、產品體驗的完善,為此,Rokid必然要更加“克制”地進行“取舍”,從顯示、光學、芯片到交互,Rokid所做的或許不夠“勁爆”,不夠“顛覆”,但細節積累帶來的“量變到質變”,往往能更加深刻的影響行業和消費者。
Rokid沒有選擇“堆料造神”,而是在輕量化、小巧便攜、舒適佩戴方面不斷打磨,在輕便小巧的同時,Rokid Glasses在光學顯示、拍照錄像、AI交互等方面找準用戶痛點,解決關鍵問題,可以說是“功夫都花在了刀刃上”。
在現有的技術能力范圍內,Rokid將一款精致的AR+AI眼鏡和基于其實現的完善體驗打包給到用戶。
這一系列策略的背后,是Rokid對自身清晰的認知、定位,以及對AI眼鏡用戶需求、AI眼鏡市場發展的深刻洞察。
結語:AI眼鏡好戲不斷,行業加速向前
Rokid Glasses的火爆開售,必然將給AI眼鏡賽道注入新的活力,其在各類功能細節方面的用心打磨,都令其在實際體驗中形成了人無我有的獨特優勢。這背后,大量的硬件、軟件、算法層面的創新起到了關鍵作用。
目前,Rokid Glasses已成為AR+AI眼鏡領域的當紅爆款。根據官方數據,開售5天,Rokid Glasses全渠道已售40000臺,Rokid告訴智東西,他們已經在加急備貨中。
放眼未來的AI眼鏡賽道,三星、蘋果即將入局,給行業帶來新的變量,而小米的高歌猛進一方面給中小玩家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同時也帶動AI眼鏡市場整體規模快速擴大。
AR+AI眼鏡的形態已經成為AI眼鏡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技術難度挑戰更大的一條路。在這一方向上,行業需要更多像Rokid一樣的玩家,少一些浮躁,潛下心來做產品。技術創新和體驗打磨,仍將是AI眼鏡賽道長期的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