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國仁

在近日舉行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海展上,聯想集團攜其最新的AI成果高規格參展。現場,聯想展區重點展示了其在個人智能與企業智能領域的全棧AI布局,特別是以“超級智能體”為核心的戰略落地成果。

對話聯想劉軍:“超級智能體”如何撬動7000億ToB市場?

展會期間,智東西有機會與少數國內媒體一同對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帶領的多名集團高管,進行了一場深入對話交流。

參與的聯想集團高管包括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方案服務業務群總經理戴煒,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政企業務群總經理王立平,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木(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及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市場官王傳東等核心高管團隊。

采訪交流圍繞聯想在AI時代的戰略定位、核心產品“超級智能體”的技術突破與落地實踐、與運營商的深度合作、企業智能化轉型的“解題思路”、以及在國產算力發展中的角色等關鍵議題展開。

對話聯想劉軍:“超級智能體”如何撬動7000億ToB市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

劉軍作為聯想中國區業務的掌舵人,系統闡述了聯想對AI發展的洞察和布局,其他高管則從各自業務領域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補充。以下為本次對話干貨要點:

一、 從“超級智能體元年”說起,全棧AI布局提速

采訪一開始,劉軍便聊到,2025年是聯想認為的“超級智能體元年”。他強調,AI是聯想的核心戰略,自2024年提出未來十年以AI為核心以來,超級智能體已成為主線。

“我們從2024年開始下一個10年以AI為核心,現在超級智能體肯定是我們一個主題。”劉軍介紹,聯想在個人智能和企業智能領域均進行了全棧AI戰略布局。

具體到個人智能體,采用了“一體多端”架構成型。

?面向個人用戶,聯想以“天禧超級智能體”為核心,構建了“一體多端”的全新架構。劉軍詳解道,第一代智能體寄生在AI PC上,但過去一年多已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如今的天禧超級智能體基于個人云,采用端云混合架構,并基于可信計算技術確保用戶隱私安全(所有計算、傳輸加密,聯想無法獲知內容)。其核心價值在于實現跨設備(PC、手機、平板等)的數據自動備份、使用習慣記錄、個人知識庫打通,極大地促進了個人智能體的成長。

劉軍展望,未來消費設備的操作系統將不再重要,用戶界面將由個人超級智能體接管,它將在背后自動管理信息、整合公有云內容并與個人知識庫無縫打通,為用戶提供智能化服務。

與此同時,企業智能體這邊,則強調全棧能力與行業落地: 在企業智能領域,聯想的布局更為全面,包括:

設備端有 AI PC、AIoT設備智能化。

基礎設施(邊云網)方面, 劉軍特別提到聯想服務器已進入中國市場前三且增速最快。核心是“萬全異構智算平臺”(“一橫”),可統一納管智算、超算、通算,兼容國內外技術路線,最大化發揮智算中心效能(相當于智算中心操作系統)。此外,存儲、數據網絡等全線產品齊備,并能通過雙線運作(國際國內)應對國產化趨勢,用AI優化基礎設施效能。

解決方案與服務(智)方面則 由戴煒負責,核心同樣是超級智能體。劉軍認為,超級智能體能大幅提升跨行業智能的通用性和水平。他舉例智慧城市4.0(聯想已簽約武夷山、宜昌、上海虹口三個代表性客戶),稱在超級智能體賦能下,用戶體驗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將有質的飛躍。該理念同樣適用于制造、服務等行業。對于大型企業和政府、教育客戶,聯想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對于中小企業,則推出“聯想百應”智能體,提供IT運維、AI辦公、AI營銷等服務,并計劃快速迭代增加功能。劉軍引用其提出的“新摩爾定律”,預測智能體水平每4-6個月翻倍提升。

劉軍坦言,AI戰略的推進速度“超出預期”,OpenAI ChatGPT帶來的智能化水平躍升和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出現,大大加速了智能化愿景的實現。

二、 打造“硅基戰隊”,AI成為直接生產力

針對智東西提出的關于企業自動化及“硅基戰隊”的提問,劉軍分享了聯想作為“親歷者”的實踐與思考。

首先是源自內生實踐,自2017年提出“聯想 智慧中國”愿景以來,聯想即篤定推進智能化轉型,并從自身開始實踐。從2017年引入首個AI模塊(智能客服)開始,過去8年是AI不斷替代和節約人工的過程,且正在加速。劉軍透露,2025年聯想中國區的目標是實現“四級流程”(企業六級流程中的一級)中四分之一的流程被AI替代。

企業的所有活動可分解為流程,聯想中國7000名員工的工作基本都由流程記錄和執行。“硅基戰隊”(智能體)正在越來越多地替代這些“碳基”員工的活動。

進而是外化賦能,聯想最初的內生實踐(如“魔方”智能客服系統)吸引了外部客戶(如出行巨頭)的興趣,促使聯想從2020年左右開始有意識地將能力外化服務客戶,形成了如今年收入近200億的解決方案與服務業務。劉軍指出,這是一個“內生外化,雙輪驅動”的過程,來自客戶的正反饋能反哺強化聯想自身的系統。

再到數據為王與“護城河”的構建, 對于是否構建了護城河,劉軍表示“沒有想過”,但認為聯想是“最早去建立我們在智能和數據上優勢的企業”。他強調,在AI時代,“誰先拿到數據誰就是王”,誰能先形成數據驅動的正向循環,就能積累優勢,如同互聯網時代的“大者通吃”。聯想憑借先行優勢和持續的數據積累,正在這一進程中占據有利位置。

劉軍提還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在傳統企業架構中,“研產供銷服”是直接增值環節,人力資源、財務、IT是職能部門;但在AI時代,AI本身將成為直接增值環節,是直接的生產力。“AI就是生產力”是聯想對企業智能化本質的核心認知。

三、 談運營商:深化合作,互為客戶共拓市場

在回答關于運營商合作進展的問題時,王立平首先介紹了聯想在運營商市場的深耕。他指出,運營商縱隊是聯想“以客戶為中心”轉型成立的第一個縱隊。過去一年的合作深化主要體現在:

其中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作為三大運營商核心供應商,聯想在數據中心綠色創新(如三亞崖州液冷解決方案)、響應AI算力需求(如推出服務器AI一體機、AI工作站)、云電腦資源池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合作。

終端創新方面,聯想 展出的創新終端(如3D會議室方案)為運營商提升客戶體驗、增加業務收入(提高UP值)提供了新機會。

政企業務方面,聯想為運營商提供服務支持,并共同打造行業解決方案。未來在城市超級智能體、企業超級智能體等領域有巨大合作空間。

此外,劉軍還補充強調,聯想與三大運營商是緊密的戰略伙伴,合作主要在兩大層面:

一是互為客戶, 運營商是聯想全棧AI產品(終端、基礎設施、方案服務)的大客戶;同時,聯想日益增長的帶寬和算力需求也使其成為運營商的重要客戶。

二是共同開拓新客戶: 雙方聯手拓展市場。劉軍以“百應”服務為例:聯想與運營商打包提供“IP+網絡無憂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IT外包服務(網絡、設備問題統一由聯想診斷解決)。在智慧城市、智算中心等領域也有大量密切合作。

四、 ToB市場潛力巨大,撬動7000億市場

在回應關于ToB業務是否進入成熟收獲期及未來潛力的問題時,劉軍和王立平給出了詳細解答。

首先是業務結構的平衡, 劉軍澄清,聯想在中國區的收入結構一直是ToC約占4成,ToB約占6成,相對平衡。這源于PC的發展歷史(最初純ToB,聯想發明家用電腦后才發展ToC市場)。他認為ToB市場潛力更大,聯想有能力做得更大。

其次是市場容量廣闊, 王立平指出,聯想參與的To大B市場(政企PC、智能設備、基礎設施、服務)總容量約7000億元,非常龐大,且聯想在多個領域具有優勢。

再有方案服務高速增長, 戴煒補充介紹了聯想方案服務的“一擎三箭”戰略(面向大B、SMB、消費三個客群),強調三個客群增速均很快。他特別提到,聯想IT服務業務在過去8年實現了近30%的復合增長率,從名不見經傳躍升為IDC報告中的中國市場第一名(2024財年下半年),且增速遠超主要競爭對手。

劉軍和王立平都強調了聯想在方案服務市場成功的關鍵:用最新的方法(AI)、顛覆式的技術切入市場,從IT服務向AI服務轉型。 戴煒列舉了聯想的多個業界首創:首個提出智能化轉型全周期服務、首個推出城市超級智能體、首個推出“超級智能體+領域智能體”組合、首個提出智能體超級工廠概念(7天POC,2周定制)、首個通過信通院AAS(智能體即服務)模式認證等。戴煒表示,問鼎IT服務第一僅是開始,未來將加速推動產業向AI服務轉型。

五、 聯想是什么?從算力公司邁向AI智能體公司

面對“聯想是什么公司”的靈魂拷問,劉軍和王傳東給出了答案。

?劉軍明確表示:“聯想正在從算力公司轉變成AI公司。”他引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的觀點:“未來主要產品就變成智能體了。”王傳東進一步闡釋,在“聯想智慧中國 讓AI成為創新生產力”的主題下,聯想應定位為“一家面向AI的全棧產品方案和服務提供商,以AI為核心驅動力”。

劉軍以聯想第四代官網“樂享”為例,用戶與之交流即等同于與聯想集團交流。聯想利用自身的“智能體工廠”,幫助大型企業客戶定制其超級智能體(大B),為中小企業提供通用的“百應”智能體服務(SMB)。他展望:“我們未來可能就是一步步會成為智能體制造公司。”

針對如何梳理眾多技術IP(業務標簽)的問題,阿木介紹了聯想的開放生態策略,圍繞不同領域構建生態,包括:

天禧生態(個人智能體,“一體多端”): 聚焦AI原生開發者合作(已超2000家),共創場景化體驗(如PPT生成)。

萬全生態(基礎設施): 成立萬全生態聯盟,聯合國產GPU、軟件、產品廠商,解決異構算力難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擎天生態(方案服務): 與大量ISV伙伴共創,基于聯想的技術賦能、市場開拓和交付服務能力,以及伙伴的行業認知和數據積累,共同打造行業智能體(如醫療、教育、城市)。

生態特色主要體現在 場景驅動、聯想投資建設公共技術平臺(天禧平臺、萬全平臺、擎天引擎)、與伙伴長期共贏。

結語:AI驅動的未來真在臨近

在近兩個小時的深度交流中,劉軍帶領的聯想高管團隊清晰地勾勒出其在AI時代的戰略藍圖與實踐路徑。其中幾個關鍵點是:

2025年是“超級智能體元年”,聯想正全力推進“一體多端”的個人智能體和賦能百業的企業智能體落地,其發展速度遠超預期。

其次,AI正從支持角色轉變為企業的“直接生產力”,聯想自身用“硅基戰隊”替代“碳基員工”流程的實踐,以及助力客戶智能化轉型的成功案例,都印證了這一點。

第三,聯想堅定地從一家以硬件和算力見長的公司,向以智能體為核心產品和服務的AI公司轉型,其全棧AI能力(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解決方案與服務)正通過開放的生態策略加速滲透市場,特別是在潛力巨大的ToB領域。

采訪最后,劉軍關于“AI成為直接增值環節”的論斷,為聯想乃至整個產業的AI實踐做了最佳注腳。當AI如同“火箭軍”一樣,從后臺走向前臺,直接參與價值創造時,一場由技術驅動的生產力革命已然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