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2月11日報道,今日,北京大模型創企面壁智能宣布近日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龍芯創投、鼎暉百孚、中關村科學城基金和賽富投資基金聯合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清科創投跟投,萬甲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完成后,面壁智能將進一步提速以端側AI為代表的高效大模型商業化布局,以同等參數、更高性能、更低能耗、更快速度的高效大模型深度服務行業,為用戶創造具體可感知的價值。

面壁智能成立于2022年8月,總部在北京,是以“高效為第一性原理”的大模型公司,也是國內最早開始探索大模型和AGI的團隊之一。其核心研發團隊脫胎于清華NLP實驗室,團隊還有來自阿里、字節、百度等國內外知名公司的人才。

這已經不是面壁智能第一次獲得單輪數億元融資。今年4月,面壁智能完成數億元融資,由春華創投華為哈勃領投,知乎作為戰略股東持續跟投。此前在去年4月,面壁智能完成了由知乎智譜AI等投資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面壁智能是國內大模型中以端側模型著稱的代表,多款模型登頂開源熱榜。

自今年2月發布以來,其端側模型面壁小鋼炮MiniCPM系列累計下載量突破300萬,屢次登頂GitHub、 HuggingFace大模型趨勢榜單。今年面壁智能的多模態模型被美國頂級高校團隊“套殼”事件引起震動,隨后面壁的原創性工作在國內外學術圈都得到認可。

▲面壁智能MiniCPM系列模型快速迭代并提升知識密度

過去一年,基于高效大模型和端側AI的商業化布局和業務推進進展迅速

端側智能方面,面壁智能一邊在主流消費電子硬件和新興硬件融入端側AI,一邊布局端云協同的未來范式,與華為云、百度智能云等達成戰略合作。當前,面壁智能正在與華為、聯發科技、聯想、英特爾、長城汽車、易來科技等行業標桿企業緊密協作,業務覆蓋AI Phone、AI PC、智能座艙、智能家居與具身機器人等領域,將高性能的端側AI帶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

法律、教育等垂直領域,面壁團隊將大模型技術深度賦能行業場景。今年7月,面壁智能、人民法院出版社、深圳迪博共同助力深圳中院,正式啟用全國首個司法審判垂直領域大模型, 應用范圍已覆蓋所有常見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11月,面壁智能作為聯合研發團隊參與的國家級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在最高法發布

大模型技術正迎來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關鍵窗口期。投資方們普遍看好面壁智能在AI普惠化方向的戰略選擇、大模型全棧能力以及從端側智能到垂直領域應用的完整技術和產品矩陣。

中關村科學城基金稱投資面壁智能是“海淀區在大模型生態和產業鏈完善上的又一重要布局”,尤其認可面壁智能在端側部署智能體技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談道,大模型正在開始進入真刀真槍的比拼階段,從大躍進轉向持久戰。過去面壁智能以更低的資源投入、更小的團隊規模、更超前的技術認知,活躍在端側智能的最前沿,在模型關鍵指標上屢屢能做到越級領先,走出了自己的獨特路線,未來大模型的版圖,面壁正在構建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大海在全員信中分享說,過去一年,面壁智能做對了幾件事:

1、超前認知,以更小的樣本,預判技術和產品方向。

2024年下半年,行業突然形成新共識,更高知識密度的小模型和端側智能,成為大模型發展的新階段。面壁智能提前半年多前瞻性發現端側智能的巨大研究空間和應用潛力,大舉發力端側模型,打造享譽全球的面壁「小鋼炮」MiniCPM,成功構建起了基本盤

2、技術筑基,以先進技術為基,務實服務垂直行業,快速復用和價值放大。

面壁發揮在文本基座模型的技術淵源和專業數據的深厚沉淀,今年7月助力深圳中院正式啟用全國首個司法審判垂直領域大模型,?應用范圍已覆蓋所有常見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11月作為聯合研發團隊參與的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在最高法發布;未來將為全國數以千計的法院、檢察院、司法系統單位做貢獻。

3、以小博大,提出大模型的面壁定律、密度定律,通過大模型科學化越級超越同類產品。

自今年2月份面壁「小鋼炮」MiniCPM端側模型系列面世以來,累計下載突破300萬,頻頻登頂全球著名開源社區GitHub、HuggingFace的大模型趨勢榜單。MiniCPM不僅在多項基準測試中接連越級領先,還將無限長文本、超清OCR識圖、實時視頻理解首次集成到端側,創造多項紀錄。

面壁小鋼炮以小博大、高效低成本特性,背后是其堅持大模型科學化,以更本質的模型知識密度(知識密度?= 模型能力?/ 參與計算的模型參數)指導技術研發和模型迭代。面壁智能不斷創新性提出大模型面壁定律、密度定律等引領性的大模型科學方法論,立志將更高性能的端側智能技術帶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

“高效,不僅是我們企業運營的核心;在商業環境中,也意味著更快的響應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出和更好的客戶滿意度。”李大海寫道,“所有的領先,往深處都是認知的領先;任何商業競爭,歸根結底都是效率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