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香草
編輯 | 云鵬

智東西7月4日報道,今天上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開幕!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AI領域行業大會之一,WAIC 2024開幕主論壇不僅有高層參與,同時匯聚了眾多產學研領域大佬。

開幕式請到了三大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羅杰·瑞迪(Raj Reddy)和曼紐爾·布盧姆(Manuel Blum)共同進行圓桌論壇交鋒,原微軟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擔任圓桌主持人。

更有IEEE主席托馬斯·考夫林(Thomas Coughlin),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硏究院院長薛瀾,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周伯文,新思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思新(Sassine Ghazi)等重磅大咖演講。

開幕式上,沈向洋向三位圖靈獎拋出了關于“AI發展及風險”、“有意識的AI”、“AI教育和人才培養”等眾多產學研關注的問題。

圖靈獎得主羅杰·瑞迪談道,AI風險確實應該得到高度關注,同時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同時他認為當下的教育體系沒法培養了解AI的未來一代人。如果AI讓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提升10倍,全球GDP將從100萬億美元增長到1000萬億美元。

圖靈獎得主曼紐爾·布盧姆解讀了其團隊意識圖靈機(CTM)成果,1000萬個處理器都是類似于意識模型,沒有一個中央決策者,而是讓每一個處理器參與決策。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談及了AI發展的網絡、社會和生存三大方面的風險,認為AI的風險比核問題更嚴峻,我們創造了比我們強大很多倍的新物種,需要探討如何用AI控制AI避免重大破壞。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沈向洋對話三位圖靈獎得主

同樣談及AI治理的重要議題,薛瀾談道,巨量的基礎設施已經使得全球25億人受益,但AI發展仍面臨AI技術鴻溝、治理鴻溝,阻礙全球AI的發展,需要多方一起攻克。

此外,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宮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索奈顧問及投資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喬舒亞·雷默(Joshua Ramo)也做了精彩分享。

此次WAIC 2024展覽面積超5.2萬平方米,共有500余家企業參展,展品數量超1500項,覆蓋核心技術、智能終端、應用賦能等三大板塊。

大會還公布了“鎮館之寶”名單,商湯科技首個面向C端用戶的可控人物視頻生成大模型Vimi、阿里云A編程助手通義靈碼、支付寶智能助理、智譜A基座大模型、特斯拉賽博越野旅行車等入選。

一、沈向洋對話三大圖靈獎得主:AI風險比核更嚴峻,但不能因噎廢食

在開幕式上,三位圖靈獎得主羅杰·瑞迪、曼紐爾·布盧姆和姚期智進行了精彩的圓桌對話,原微軟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擔任主持人。

沈向洋向三位圖靈獎得主提出了多個問題,包括:如何看待AI發展及擔憂?為什么我們緊迫關注AI治理問題?如何看待有意識的AI等等。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原微軟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

1、靈獎得主羅杰·瑞迪:教育體系落后于AI時代,發展AI不能因噎廢食

羅杰在當年獲得圖靈獎時就提到要建立大型AI系統,他在圓桌中談道,很開心看到會場大家對AI治理和風險的探討,沒有只是去探討怎么去用AI。大家沒有花太多時間,探討我們如何來用AI,需要做哪些研究和投資?我們現在還沒做到這一點。

在能力建設方面,羅杰認為,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沒辦法培養未來了解AI的一代人,他們需要用AI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怎么讓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個問題很關鍵。

談及接下來推進的研究,羅杰談道,每個領域都會出現新機會,也會出現新問題,比如汽車剛出現時,為人們出行帶來便利,但交通事故也帶來很多傷亡。因此對于AI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

每個工程師都能做更好的事,如何讓他們效率更高?這意味著要做很多投資和研究工作,我希望不要只想著負面,要想著未來的機會很多。他覺得最大的機會,以后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會提升10倍,全球GDP將從100萬億到1000萬億美元。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圖靈獎得主羅杰·瑞迪

2、圖靈獎得主曼紐爾·布盧姆:解讀圖靈機CTM意識模型,模擬人腦決策

曼紐爾在現場解讀了有意識的AI。他談道,年少時他的父親曾告訴他:“如果你知道你的這個大腦里在發生什么,那么你就會變得更加聰明一些。”很幸運,他的工作是跟意識有關的。意識可以給我們想法,讓我們去建立AGI。

曼紐爾的團隊已經創立了一個意識模型——圖靈機CTM,以此向大家解釋大腦里在發生什么。如果我們將大腦里發生的事情想成一個劇場,有一些演講者在劇場中央講話,我們可以讓很多處理器同時工作,相當于大腦里的神經元,這些處理器會聽現場發生了什么,告訴我們怎么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CTM意識模型特別有意思,1000萬個處理器都是類似于意識模型,沒有一個中央決策者,而是讓每一個處理器參與決策。

曼紐爾的學生眾多學生也拿到了圖靈獎,當沈向洋問及他有什么為師之道?曼紐爾謙虛地稱:“我的學生都比我聰明,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有時候我不懂什么,我就直接說我不懂。”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圖靈獎得主曼紐爾·布盧姆

3、圖靈獎得主姚期智:AI治理警惕三大風險,比核風險更嚴峻

姚期智談及的自己對AI治理的關注,從風險方面講解到自己作為計算機科學家對AI治理的見解。

他認為,AI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它是網絡風險的延伸和擴大,AI能力的出現使得傳統的網絡風險被放大。我們已經覺得管理數據很困難,現在難度會放大100倍。(2)社會風險,人們可以用很多方式使用強大的AI,可能對某些領域帶來顛覆式風險,也可能帶來新的失業問題。(3)生存和存在的風險,AI風向相比于核風險可能更嚴峻,這都需要很多的專家來一起解決,包括科學家、政府人士、律師及經濟學家都需要參與進來。

從計算機科學教角度,姚期智更關注第一類第三類風險。

面對第一類風險,AI有時無法解釋一些問題,使得研究新的密碼學比較困難,我們對網絡風險的應對還處在很早的階段。

而面向第三類風險,這個和計算性有關,更大的算力可以帶來更多的知識和智慧,解決很多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也是讓人很恐懼的。現在,我們就是突然發現了一個方式,能創造比我們強大很多倍的新物種,我們需要確定能不能與它共存。

所以作為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看到最有深度的問題,就是我們怎么把AI控制好,避免它帶來重大破壞,這是很難預測的。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

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降低AI風險,縮小全球AI技術鴻溝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硏究院院長薛瀾探討了AI治理的重要議題。

AI能為我們做什么?薛瀾談道,大家對AI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根據SDG(可持續發展目標)最新分析,AI總體來看會對可持續發展的134個(79%)具體目標產生促進作用,對59個(35%)目標產生阻礙作用。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硏究院院長薛瀾

AI對這些目標的阻礙作用,代表AI可能帶來風險。這些風險包括基于技術本身的風險、基于技術開發的風險和基于技術應用/濫用的風險等多個方面,都是不可忽視的。

如何推動AI收益最大化、風險降到最低?

薛瀾談道,首先在底層,我國在產業應用安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推動AI的合理發展。我們針對算法、算力、數據推出了一系列的治理規則,針對風險推出了一系列準則。針對一些專項問題,包括具體場景的應用,我們也出臺了相應的一些治理規則。此外,我國也在采取措施推動全民數字素養的提升。

從全球角度來講,AI發展也還面臨很多挑戰。一方面,巨量的基礎設施已經使得25億人受益,但AI發展仍面臨技術鴻溝、治理鴻溝,阻礙全球AI的發展。當今社會,一個國家帶來的風險就是全球風險。國際對安全問題日益重視,同時對AI數智鴻溝關注仍不夠,需要全球社會一起努力攻克。

三、上海AI實驗室周伯文:AI性能與安全失衡,90%算力用在預訓練

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深層次AI快速發展,也帶來數據泄露、虛假信息、倫理問題等一系列風險、社會挑戰,如何建立一個全面的AI安全治理體系,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優先議題。

為此,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慧妍講席教授周伯文提出了一個新的技術主張——AI的45度平衡律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慧妍講席教授周伯文

這一定律指的是,從長期視角來看,AI安全與性能要大體沿著45度的路線平衡發展。

現在AI發展的路線整體是低于45度的,也就是性能發展快于安全治理,也就帶來了各種風險;而如果長期高于45度,則會阻礙技術和產業應用的發展。如何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了實現這一定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提出了一條以因果為核心的路徑,即可信AGI的“因果之梯”。這一路徑將可信AGI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遞進階段,從“泛對齊”,到“可干預”,再到“能反思”。

“泛對齊”包含當前最前沿的人類偏好技術,如機器反學習、監管式對齊、基于人類反饋對齊等。這些對齊技術目前僅依賴統一的相關性而非真正的因果關系,因此可能導致錯誤的推理和潛在危險。

“可干預”是第二層AI對齊技術,包含AI系統的對抗訓練、機械可解釋性等,其通過高可解釋性和泛化性來提高安全性能,同時也提升AI能力。

“能反思”則要求AI系統不僅要追求高效的執行任務,還要審視自身行為的外在影響和潛在風險,從而保證在高性能的前提下安全和道德邊界不被突破。這個階段的技術包括基于價值的訓練、因果可解釋性、反事實推理等。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可信AGI的“因果之梯”

周伯文談道,目前全球AI安全和性能技術發展主要停留在第一階段,一部分開發者在嘗試第二階段。但要真正實現AI的安全與性能平衡,必須完善第二階段,并勇于攀登第三階段。

最后,他呼吁全球開發者加強國際合作,這對于推動AI技術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構建一個開放安全的AI創新生態系統和人才培養環境。

四、新思科技CEO蓋思新:能耗減少30%,緩解人才緊缺

新思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思新認為,從商業和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要了解AI產業鏈是從半導體開始的,同時也離不開上層軟件。

回顧半導體行業歷史,行業花了60年才實現5000億美美元的銷售額,2020年翻了1倍到1萬億美元,幾乎所有的這些增量都是由AI的增長所驅動的。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新思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思新

AI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蓋思新談道,新思公司為此提供軟件,幫工程師使用復雜的半導體芯片,盡可能用軟件實現自動化。AI能幫我們改進芯片開發的過程,從而實現更快的速度,在各方面實現優化。

“我們在AI上面有很多共同的原則。”包括政府合規問題,芯片中每個部分的材料都要保證安全,確保芯片沒有不合規成分且監管高效。同時,如何使得半導體能耗消耗更高效,也是我們在半導體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新思科技有2萬多名工程師,如何用AI來助力業務?

新思科技創辦了一個AI卓越中心,以此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員,讓他們知道AI的價值、倫理及風險等,并幫他們教育客戶來使用AI來開發芯片。

同時,新思科技也對AI進行商業化,2017年開始就在投資AI,在提供客戶的方案里涉及AI,目前也已經包含很多生成式AI內容,比如用用生成式AI作為知識基礎,提升工程師的效率,緩解工程師人才緊缺問題,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工作效率。

在耗能方面,基于AI技術服務,能耗減少30%,涉及更復雜的問題時效率還能增長15倍。

五、全球治理高端對話:擁抱新技術,建立學術界新扶持方式

AI的快速發展,對企業運營模式、價值評估以及投資決策過程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深刻改變了投資格局。

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與索奈顧問及投資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喬舒亞·雷默就這一系列問題,展開了全球治理高端對話。

AI讓全球GDP翻10倍!但風險比核問題還嚴峻,三大圖靈獎大佬對話,WAIC干貨看盡

▲蘇世民與喬舒亞·雷默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AI是怎么改變一家企業現有的價值認定的?

蘇世民談道,自己在剛入行的時候并不擅長做模型,而現在出現了新的AI應用,可以幫助自己起草會議備忘錄等,帶來了很多驚喜。

在他看來,雖然對新的技術仍需保持一定警惕性,但不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充耳不聞,也不能完全不關注技術風險。

在AI領域中,蘇世民是在學術研究方面慈善捐贈規模最大的人之一。當雷默問及為什么突然選擇AI這個領域時,蘇世民有些感慨地回答:“我想并不是我選擇了AI,而是AI選擇了我。”

早些時候,他曾作為投資新人資助了牛津大學的一個AI倫理運營項目。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當時每個人都涌向純理科投資的時候,他覺得需要將理科研究和人類情感上的一些事情相結合,去進行思考和研究,因為“這將會影響和改變人類未來10-20年之后的一些行為”。

同時他也十分關注監管方面的項目,在他看來,從事硬核技術、理科技術的人,在有可能出錯的地方應心存敬畏。

相比于商業界,高校等學術機構現在在AI競爭方面處于劣勢,一些突破性的進展大多出現在商業領域。這是算力等開發成本所導致的結構性變化。蘇世民談道,隨著AI的持續發展,必須對學術界建立一種更有價值的扶持方式,要做一些比僅僅資助一位教授的研究項目來說,更有意義的事情。

結語:生成式AI狂飆,風險管控成為重要議題

在去年的WAIC上,產學研大佬們暢談大模型浪潮,對下一階段發展方向、應用爆發領域展開深入探討和積極展望。

而到了今年,AI風險與安全已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無論是性能與安全的平衡,還是教育體系的落后,都是全球范圍內共同探討的重要議題。

總的來看,AGI仍是科技行業共同期待的目標。我們期待看到各行各業能在安全可信的指導下,為AGI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