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編譯 | 楊暢
編輯 | 李水青

芯東西6月8日消息,據歐洲EENews Europe報道,當地時間6月7日,電氣公司兼汽車供應商博世集團在德國德累斯頓投資約10億歐元的新半導體晶圓廠正式投入運營預計下月投產。廠內應用多項自動化和人工智能設計,以實現專用芯片的生產。

博世新半導體晶圓廠備受德國和歐洲業界關注,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盟副主席維斯塔特(Margarethe Vestager)在線出席了博世新半導體晶圓廠開業儀式。在開業儀式上博世CEO丹納(Volkmar Denner)宣布新半導體晶圓廠開始運營。

一、聚焦65nm,首批芯片不供給汽車

博世為建設德累斯頓新半導體晶圓廠投資約10億歐元,其中2億歐元來自政府支持的歐洲的IPCEI計劃(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

博世新半導體晶圓廠預計將生產65nm的芯片。即使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工藝已經可以生產5nm芯片,不過,博世仍表示,其在德累斯頓的新廠是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工廠之一。因為,該工廠的芯片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了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由數據驅動,并且可以自我優化。

長期來看,德累斯頓新半導體晶圓廠占地約72000平方米,預計可以員工會增加至700人。首批芯片預計將在年中出廠——不過第一批芯片并不是目前急需的汽車芯片,而是電動工具芯片。

二、生產線依托人工智能,將為工業互聯網供芯

50年來,博世一直都在生產制造半導體芯片,但是都進入了以汽車行業為主的專屬市場。

而未來,博世的德累斯頓工廠還會為工業物聯網領域生產制造芯片,工業物聯網是博世集團不斷深入的技術領域。最重要的是,博世認為工業物聯網可以發揮最佳效益的關鍵是,發現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之間的聯系。

博世在新生產線工作中也非常依賴人工智能的使用,正如丹納解釋的那樣,每秒生成的生產數據量相當于500頁文本。丹納還表示,例如,對生產早期階段中異常情況等此類龐大數據量進行檢測,只有使用人工智能才能完成。

丹納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表示,博世希望通過在汽車領域構建自己的芯片來贏取行業優勢,這也是基于博世公司對汽車系統有全面的了解。“硬件和軟件之間是有不同的優化可能,比如博世的燃油噴射技術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博世自己的集成電路”。

三、歐洲試圖扭轉在半導體領域困局

歐洲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在半導體技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了。芯片方面,歐洲工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亞洲的供應。汽車芯片危機使這個問題更加凸顯。就在上周,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英飛凌CEO萊因哈德·普洛斯(Reinhard Ploss)在接受電臺采訪時把半導體技術描述為歐洲“幾乎失去的行業”,并呼吁全歐洲努力恢復在一些專用領域的半導體產業。

在德國《商報》的采訪中,博世監事會主席弗朗茨·費倫巴赫(Franz Fehrenbach)談到歐洲有“明顯好轉”。不過,他也呼吁歐洲在半導體技術上應該開展更多投資——這不僅是為了減少半導體領域的依賴度,而且也是為了與其他地區的技術伙伴保持相關性。

為此,歐洲應該明確有成功機會的具體技術領域。例如,博世管理者提到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含汽車的智能物聯網系統以及量子技術。費倫巴赫表示氫能技術也屬于這些領域,“但是我們不應該在沒有趕超可能性的領域耗費資金”。

隨著德累斯頓新廠的建成投產,半導體的短缺尤其是在汽車領域的芯片危機遠未結束。這不僅因為芯片生產流程復雜,也有影響博世甚至幾乎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瓶頸的原因。不過,丹納預測,2021年的下半年,汽車行業的芯片危機將有所緩解,但是不指望在2022年之前結束汽車芯片短缺危機。

結語:全球汽車缺芯潮下,汽車廠商尋求自力

在當下全球缺芯潮之下,部分汽車企業也不得不采取措施來應對。博世斥資10億歐元建造晶圓廠,是博世集團135年歷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可見其對芯片供給的重視度。

經由全球選址,博世最終選擇薩克森州德累斯頓作為晶圓廠所在地,這里有歐洲三分之一的芯片生產廠,有望誕生出歐洲芯片制造崛起的堅實力量。

來源:EENews Europe